2012年7月30日

在春田的第三週_辛蒂郭

這周幾乎都把時間獻給瑞統案了,想不到我們從討論到設計,都是真正參與其中,以實習生來說其實很幸運,因為沒有多少參與設計案的機會是可以在實習時就獲得的。

原本一直以為瑞統案是最近的案子,但某天吃飯時聽Magic提才知道原來它已經進行快一年了。會這樣想是因為在來春田的第一週完全沒有聽到任何相關消息,直到第二週Raymond提起,我才以為是春田最近新接的案子。
這一週看了很多瑞統內外的照片,也同時有親身到場探勘過環境,因此有一些感想和觀察。但畢竟我是中途才開始參與,或許有很多環節是我不清楚的,純粹就我親眼所見稍作分享。

可能是我最近看了太多導引設計的資料,總覺得工廠本身的裝潢與配置有許多細節沒有顧慮,等到工廠本身建設大致完成後,才找春田來做整體的導引和規劃。客戶可能是希望透過設計公司,可以把建築(A)加上設計(B)可以打造出瑞統形象(C),但現在看起來卻很可能會變成A+B=(A+B),也就是沒有辦法完全整合。春田提案以及討論都是瑞統,而非春田、瑞統和建築事務所。雖然這有點像是馬後炮,倒不如就認真地把剩下該做的設計做好就好了,何必想這麼多?但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來自某天「車上的設計課」,Raymond提到的一個設計很重要的概念:「整合」。比如工廠整體規劃,設計時若能針對系統作完善的設計,與各方人馬討論激盪後,再進行施工,這樣不但能在過程中得到更大彈性的空間,最後也能有更完整的提案。
台灣其實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蓋了一個很漂亮、很溫馨的公園,旁邊卻會出現用鐵皮搭成的守望相助亭,顯示台灣的大型空間少了整體規劃,導致事後東挖一塊或西補一塊,真的很可惜!














像這樣子,公園與守望相助亭。
(http://blog.xuite.net/chengarbird/ccc40243/27501667/track)

在瑞統案中,我們實習生除了資料蒐集,這一週也有了提案的機會。主要針對名片、整體設計調性這兩個任務。
這是我第一次設計名片,因為時間有限且幾乎是針對layout或字型調整,於是這次沒有找太多參考資料,幾乎是直接憑設計本能去做。原本以為是換換位置和字型,但其實對新手來說,沒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很容易變成盲目地擺放,各種排法都試試看,「看起來不錯」就對了。所以Raymond在看過我初步提案後,便幾乎都否決了,只選了其中一個,說了一些原則和方向後,要我再試試看。以往我還蠻怕被否定的,但最近在春田漸漸習慣,畢竟自己是實習生,本來就是到業界學習,讓老闆電的。
另一個整體調性部分,我們有「稍微多一點」的時間可以找資料、琢磨,於是找了幾本磚塊書來增長一點見聞。我們用了一個晚上加早上的時間各自完成一個提案,給Magic鑑定。我第一次的提案較銳利,有轉折的角度都是九十度以下的銳角,想呈現速度感,同時也隱藏了一些自以為是彩蛋般驚喜的東西。但Magic只說我想呈現的東西不夠直接,可以換個方式或初衷去做。第二次的提案,我又犯了老毛病,又加了一些自認為很巧妙的安排在裡面,這次Magic則說是太過於複雜了,感覺很想要把整個版面塞滿似的。於是我檢視了一下我的草圖,確實發現了很多過於複雜和隱晦的設計,造成客戶沒辦法立即感同身受,進而我要去說服客戶喜歡上它,也更是難上加難了。




















這一週是十分操勞的一週,但實習生和長官們一起加班,然後搭便車回家,也讓大家更加熟絡了。加班雖累,但累的同時若大家都是在為自己所熱愛的事物堅持著,好像也就不那麼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