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5日

July 24_Architature projects of Frank Gehry

超級感動! 今天能和Patrick一起分享設計工作經驗 覺得萬分榮幸! 真的很感謝春田的設計師們這樣熱心的準備課程給interns 能在Patrick出國前夕和他見面,有機會在同一個空間相處真是很巧的事 好幸運! 從Patrick介紹的設計過程 對建築的構想到落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其實流程和工設差不多 只是建築要考量的範圍大了許多,施工上和結構都更具挑戰性 但這也提高我對工設征服的慾望 Patrick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一件project 盡心力將設計落實 完成了那樣感人的「Frank Gehry」 (例如:我覺得想要用木材,讓建築物不突兀的出現在十字路口,還有撕裂的帷幕玻璃用來引入人群的概念,我都覺得棒極了,而呈現的方法卻又那樣精準的表達出來,很不容易阿!) 雖然我覺得Frank Gehry實在太囂張了 竟然不用動筆 但也同時可以感受他一路走來經歷的多少挑戰並且做到了多少不可思議 才能有今天:D 另外 房東兒子Chris也來了 在美國讀建築的他想必對這場課有許多想法 intrns頓時好像有7個人 意外的認識他也是一種緣份! 覺得很慶幸進入設計領域 好像設計人都疼惜設計人 從平面到建築大家都有著各自的才華和想法互相交流溝通 很美好

3 則留言:

  1. you mention: 還有撕裂的帷幕玻璃用來引入人群的概念,我都覺得棒極了,而呈現的方法卻又那樣精準的表達出來,很不容易阿!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reason why the 2 tears attract people's walk?

    回覆刪除
  2. 以一棟新的建築物來說,「撕裂」這種破損的現象是不尋常的,一般建築物都以完整來表示美好,而Patrick將轉角的帷幕玻璃撕裂,以吸引人群目光,進而使其產生好奇,意識到博物館的存在,這是最基本的概念。

    另外,帷幕玻璃的撕裂方式,並非進殘破,而是另一種張力的美,正是我認為精典的部份。以美麗、謹慎的方式表達撕裂,雖然本質是損毀卻帶給人另一種美的感受!

    因為它的不正常(建築物破損),但同時帶給人的卻是舒適愉悅感,這才能成功的「吸引人群」,反之只會造成厭惡和反感,不是嗎?所以我認為Patrick的詮釋精準,值得學習。

    回覆刪除
  3. 我自己感受到的是,站在能見到建築物的位置時,先看到的是某一翼兩個不同的曲面(當時還看不出那"撕裂"),這樣的呈現是奇特少見的,於是我會想趨前看個清楚,繼續往前走時,注意到了另外一翼的撕裂,兩個曲面間露出了藍色的天空,隨著腳步的移動那撕裂因視角不同產生了變化,與藍天共同構成了連續的位移,如同一格一格的影格,使人繼續趨向前去,想看到更多的影格,來到了博物館正前方,眼光轉移到整個博物館的立面,我會想跨越馬路靠近它,欣賞玻璃帷幕的細節,看看那撕裂是如何辦到的....原來我已經被引到了博物館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