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
980726B豆
這星期用的設計方法是
實地去第一現場
使用者的家
高消費族群調查使用方式:消費者介紹自己的家設計研究共參訪五戶人家,其中兩戶有實地拍照,另兩戶不提供攝影,其中一戶為直接訪談,以上皆是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無假第三人提供資料。
關於族群畫分先選出消費能力、地域性與職業為畫分,所以此研究分別到基河國宅、敦南、信義微風、南港與天母,皆是坪數高地段。
1.基河國宅家庭坪數:32購買家具主要考量:收納與實用性風格:喜歡乾淨簡單,看起來舒服職業:公務人員補充:東西多,空間小,住8年
2.敦南家庭坪數:40購買家具主要考量:沉穩風格與耐用風格:木頭色家具為主,整體視覺考量是,要使空間看起來最大,偏沉穩色系,不喜歡有歐式雕花。職業:經銷商補充:家裡客廳站大部分坪數,約有25坪,房間小,住20年
3.信義微風家庭坪數:25坪/F.共三層樓購買家具主要考量:簡潔明亮風格:品東西的設計都還不措職業:爸媽陪阿罵去買的,所以職業難以定論補充:地點不等於附近家庭消費能力
4.南港家庭坪數:30購買家具主要考量:簡潔明亮、空間變化、清潔保養簡單風格:活潑與現代感職業:貿易商補充:室內家具與設計是與設計師一起討論結果
結論1.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所以要藉由此方法得到風格方向很難,或許可以參考族群買的家具品牌風格。2.使用者與購買者會一樣?購買者會考慮使用者的影響?3.情感於家中4.貪小便宜與高質感5.裝飾而不時用家具不要做
情感於家中復古小東西的價值老東西的互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質化研究的目的不在於找尋目標族群的公因數,建議你去了解一下"深入訪談法/個人訪談法"的目的,特性和適用狀況
回覆刪除你提到"使用者與購買者會一樣?購買者會考慮使用者的影響?"你當時沒問受訪者?
有了訪談機會或是登門拜訪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從尚未入口處,就不斷地發揮 '細微觀察者' 與 '好學求知者' 的角色。包括事前所列的清單:包括要觀察的項目、與受訪者交談的內容、環境、居住背景、受訪者基本紀錄等等。也不是要你進入他人家後,就不斷拍照,但忘了觀察可能可引發問題的現象。拍照是在幫你記錄當時狀態,且可事後分析。要從攝影圖片上找出可繼續深入發掘的議題,但非找出每張照片裡未達到理想境界的畫面。這樣對於要歸納出些端倪,會顯的困難重重。你得多加油了。設計過程需要深入了解與應用。設計研究過程中,不要忘了除了商品外,還有 '使用者' 與 '環境' 的 背景因素的存在。晚間已與您說明過,有任何問題,隨時可提出討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