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

實習週誌_W2

7 / 8 - 7 / 12 場域觀察週


這週過得特別的快,一下子就是週末了。
這週分別觀察了兩個不同型態、規模的場域:「台北車站」、「小吃店」
每天的進度也會和總監 Raymond 以簡報模式進行報告,和 Raymon 一起討論問題!
#跟蹤者#洞悉#分享#拋創意#解決問題,也是非常燒腦的一週呢!
-------------------------------------------------------------------------------------------------------------------------------------------------------------------------


總監 Raymon 給實習生一個作業:「在北車,拍下你覺得怪怪的事情。」
“ 怪怪的事情,其實就是行為背後 有故事的 景象。”


【 7 / 8 - 走跳北車 】

實習生們各自認領路線,出發拍攝、紀錄!我主要負責的範圍多在 北車地下街



  北車地下街分為:
「Z區_站前地下街」
「R區_中山地下街」
「K區_台北車站地下街」
「Y區_台北地下街」



在地下街可見各式商店,來往的遊客、學生及上班族等;有趣的是,大家都有 休憩 需求。


⬅︎ 通往 K 區地下街 的樓梯

!平常更是坐滿了人!
不管是祖孫行、學生、用餐者、國內外旅客
或無家者,都把樓梯作為 座椅般 的休息。
這是很特別的景象,大家居然都 很有默契 的坐在樓梯上。


再來看到的是,
⬅︎ K 區地下街的 紫色地毯 

相較於地下街沒有地毯的區域,
大家有默契的把有地毯的這區當作 休憩之地 






⬅︎ 捷運圍牆旁小石階
能見有人正在休憩,大家有默契的坐在矮小的石階上







【 7 / 9  - 分享所見、洞悉行為 】

實習生們分享所見,歸納整理在北車的現象及發現的各種問題。
「迷路」、「休憩點不足」、「地圖形式不一致」、「無家者多」、「無障礙空間不足」、「飲水區標示少」、「垃圾及煙蒂」、「等人找人」、「置物箱隊伍長」等,也能發現其他外部成本。
先是發散各式問題,再收斂濃縮成大方向:把質化資料點出重點問題,再來分析背後原因。


【 7 / 10  - 台北車站改善計畫 】

根據「能解決的程度」、「問題出現的頻率」,以大家投票共識決,最後抓出五大問題。


1. 休息空間   2. 地圖   3. 車票   4. 置物櫃   5. 煙蒂問題

以我和Olivia一起完成的 休息空間  為例:
找了4個國外車站作為參考,用途取向:「稍作休息」「不能久留,以避長期占位」
其中之一,參考了 紐約州 布魯克林區 的 「倚靠式板凳 Leaning Benches」。


若在捷運閒置空間及牆邊能設置「倚靠式板凳 Leaning Benches」,可以解決 只能在地板、小石階及樓梯休憩的尷尬問題
不僅僅提升站內的美觀(減少隨處就坐),也給了腳酸的旅客有簡單的方式稍作休息。


【 7 / 11  - 探討隱私權、色彩學 】

觀察以及紀錄場域,「拍攝」是免不了的紀錄方式。
目前台灣對於街拍的規定仍算相當模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往往是隱私權著作權,兩者權益上程度相做比較而做的判定。

「深入了解現況後,更知道在街拍時需注意的大小事,以不打擾他人的方式做紀錄
    若他人不願拍攝,也應該立即刪除照片,才能避免後續的爭議事件!」

中午,總監 Raymond 替實習生上了一堂色彩課程,關於色票、CMYK介紹,到如何決定色彩以及和廠商的顏色溝通等等。


【 7 / 12  - 小吃店X使用者體驗 】

親身體驗,來一趟小吃店,不只是品嚐美食,更要觀察 店內動線 及 點菜送菜的流程
Customer Journey Map 呈現使用者感受以及痛點分析,下禮拜將會執行痛點的解決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